第一九七章 名号的由来(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025 字 10个月前

斐潜竟然时间反应不过来,这个是什么意思

师从熹平石经的蔡邕和荆襄庞德公都听的懂,但是突然冒出来的隐鲲二字又是什么意思

鲲其实就是鲸鱼吧,古代人没见过鲸鱼,所以称之为鲲,那么隐鲲的意思就是藏起来的大鲸鱼

咳咳

斐潜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这是那个不着调的家伙给自己取的外号啊

斐潜说道:“鄙人确实是河洛斐子渊,师从于蔡公和庞公,但是这个隐鲲之说,确实未曾听闻,不知”

常怀说道:“此雅号也是听吾从兄提及而来。笔n”

“不知令兄是”

“吾兄为河内常林常伯槐是也”

“久仰久仰”斐潜哦了声,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在盘算了几圈,靠山王杨林我还知道是谁,这个常林是何方高人啊

真没有什么印象。

难道我这个外号是这个常林所起的他为什么给我取了这个大鲸鱼的外号啊真心不咋地

过了会儿,原先去传信的那个常家的宾客,就带着行人前来了。

为的是位中年文士,身形颇高,披着个玄青色的大氅,在火把的照耀之下,缓缓而来。

斐潜起身迎接,见过礼通报过姓名之后,来的正是常怀口中所说的从兄,常林。

常林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留着三缕长须,在夜风中微微飘拂,这么看,到也有几分高人的相貌。

常林落座之后,先便为方才之事再次的道歉,并自嘲的笑着说道:“林为惊弓之鸟矣得罪之处,望足下见谅为盼”

斐潜自然是说自己也是因为天色渐晚,担心安危,所以用了些手段,也是请常林能够谅解二。

然后斐潜让人准备晚脯,同时也吩咐煮了大锅的茶水,放了些姜,招待常林的行人,同时也让自己的兵士也能喝碗去去这湿寒之气。

随后那只倒霉兔子做的野味也端了上来,斐潜也请常林起用餐,也算是有些给常林的赔礼之意。

两个人相互都表示出和善之意后,氛围也就融洽了许多。

常林对于斐潜会出现在这里当然也比较的好奇,不免问了下。

斐潜自然是说要会洛阳去拜见师父,但是整个南岸都被两方的部队给堵死了,只能是从北岸绕道回洛阳

常林轻轻抚了抚胡须,点头称赞道:“子渊不辞危难,尊师重义,真乃君子所为也。”普通人见到了战争,还不是赶快有多远就躲多远,而斐潜竟然为了师徒之义,迎着危险而上,确实是让人有些敬佩。

常林心中原本还因为方才的事情,略略有些不满,但是现在听到了斐潜这样的回答,顿时觉得若是自己,可能也不定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感慨之下,之前的心中的小疙瘩,也就彻底的消散了。

斐潜当然不免也要询问下常林究竟是遇到了什么事,竟然也是夜宿山地。

常林微微叹息声,说了起来。

原来常家也算是河内温县的个老字号的当地士族,虽然没有出过什么高官,但是也算是温县的个略有名气的诗书之家。

而这样的个温县士族,却因为件小事,差点被河内太守王匡搞了个倾家荡产

讨董檄文传遍关东地区,河内太守王匡也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但是郡内钱财不足,没办法召集更多的人马。

于是王匡便派了些自己的门生在其下属的县里寻找官员及百姓的过失,旦现便立即关押,然后判定罪责,并以此让他们用钱或粮食来赎罪,如果延误期限,就灭其宗族,以树威严

而常林的叔父因为些小事打了宾客几巴掌,被王匡的门生得知,报到了王匡之处,王匡便下令将常林的叔父关进牢房问罪。

整个常家都有些惶恐不安,不知道要上交多少钱财才能填满王匡的,后来是常林去找了王匡的同乡胡母彪,拜托他进行求情,王匡才将常林的叔父放了回来。

虽然这次王匡饶过了常家,但是常家害怕王匡那天又想到这个茬,便觉得河内郡不怎么安全,便举家迁移,正好这几日也是走到了此处,借此处的温泉修整番,却没想到现了斐潜行,看着其下的兵士又有些像官兵,所以担心是王匡派人前来捉拿,才让常林带了人偷偷过来查看

王匡王公节竟是这样的人

“昔闻河内王公节乃有厨之风,侠而好义,怎会如此做派”斐潜有些不解,这个人之前也是有听说过,但是当时似乎还算是比较的正面,之前还听说王匡仗义疏财,为人侠气,怎么到了太守之位后变得如此贪财

常林苦笑道:“当日王公节继任河内,吾等尚以手加额,不胜欢喜,未曾想到但略些风闻,言及王公节此举并非为己所欲,乃受他人之命尔”

他人之命

谁能命令个河内太守

斐潜大约有些明白了。

没想到高举着义字大旗的,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