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刘表访庞公(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110 字 10个月前

斐潜这几天简直就是应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Δ阁n

那天庞德公在听完了斐潜的寻找到的“自我之道”以后,久久的没有说话,沉默良久才说了句:“汝师授左传,恰到好处。”

这个

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不过显然庞德公不准备就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跟斐潜在后世所遇到的老师全然不同,庞德公大部分时间都是让斐潜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只有在关键的点位才会解释下,而且基本上如果有解释,也是寥寥几句,与后世的那种填鸭式又或是照本宣科式简直就是相差了十万千里。

呃,还是有点相同的,斐潜泪流满面的表示

课堂作业样的多啊

自从那天斐潜找到了自我之道开始,庞德公就表示斐潜可以暂时留在潜龙居中研读,等到山下木屋建好后再搬到山下去,并布置了大量的书籍要求斐潜阅读。

要知道汉代的好多书籍都是竹简,厚厚的捆那种类型的,斐潜只觉得这几天光捧着书简,手臂肌肉好像都达了些

庞德公收藏的书籍可能没有像蔡邕的那么多,但是种类好像更为繁杂。

斐潜伴随着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似乎有点明白为何蔡邕师傅说他的道不适合传授给自己了是什么意思了

要知道蔡邕可以算是洛阳太学中重要的博士,熹平石经就证明了蔡邕在经学上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如此,蔡邕家中藏书大都是以经书为主,间杂些史集,还有就是各地收集起来各种地方志之类的东西

而庞德公这里就完全不同了,经书虽说也有,但还是有好多其他类别的书,比如黄老的,兵家的,法家的,名家的虽说每种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比起蔡邕那边覆盖面就大了许多

可能就是因为蔡庞二者藏书的差异,所以蔡邕师傅才那样说的吧

大量的阅读让斐潜对于古代的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当然,古人简洁的语法也让斐潜吃够了苦头,同样的个字,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谓语,还可以是形容词副词

但这还不是最让斐潜头疼的,最烦的是特喵的还不用标点符号啊

现在斐潜总算是明白为何古代人总说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是因为你不读上几十上百遍,都压根不知道要断句在何处,就更不用说领会意思了

被书简淹没的斐潜都不记得自己究竟在山上待了几天,每天的流程都是睁眼就看书,然后吃早脯,之后再看到下午日落,汇总下本日所学,上交份作业给庞德公,聆听下指点,然后吃晚脯,回来接着挑灯看书看到睡觉,如此周而复始

这日斐潜正在房内捧着卷书简在看,门外忽然来了个半大的黑小子,进门就很严肃的说道:“庞公令汝下山”

“啊这是为何”斐潜有些懵圈,不是好好的么,怎么突然赶我下山难道是我什么地方做错了

半大黑小子板着个脸,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斐潜呆了半响,还是想不明白,便觉定还是要去找庞德公问下较好,刚准备起身往外走,就听见半大黑小子又说道:“庞公正待外客,不便见汝,汝还是下山吧。”

“外客什么外客”斐潜回头看了看黑小子,问道。

“荆州刺史刘景升。”

呃刘表来这里干什么难道是来招揽庞德公的斐潜心中想道,这刘表动作可以啊,这么快就开始了“蓄士族之势”这步了

斐潜摇摇头,便往外走。

屋内半大黑小子忽然在斐潜身后做了个鬼脸,然后又迅恢复本正经的样子。

从后院出来,走至廊下,远远看见庞德公和刘景升对坐厅中,正在交谈,而厅外垂手立了人,斐潜定睛看,竟是伊籍。

斐潜悄悄的走了过去,和伊籍并肩而立,用极低的声音问道:“伯机,刘公何时来此”

伊籍看了眼来人,现竟是斐潜,便微微拱了下手,也是低声说道:“方来不久。子渊此番可是得了大机缘啊”言语之间,脸羡慕的神色

而跟在斐潜身后的半大黑小子不由得脸色大变,这人怎会和刘景升之人认识,这下可坏了

厅中刘表刘景升正和庞德公说着:“庞公保全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只见庞德公笑了笑,说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刘表哑然,过了会儿又说道:““庞公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

庞庞德公旋即应答道:“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这”刘表竟然无言以对,待了半响,只得拱手拜,说道,“庞公高义,表叹服。”见实在无法劝得动庞德公,也只好向庞德公告辞。

出得厅来,见到斐潜也立于厅外,庞德公笑道:“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