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挖啊挖(1 / 2)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条件。

让港岛脱颖而出的要点,在于两个字“免税”!

这个很要命了。

当年某宝能够把某贝打趴下,核心要义也在这里,因为某宝不收买家和卖家的钱。

现在自贸区也可以免税了,港岛依然还有另一個优势,那就是资金的自由汇兑,自由进出。

这是目前自贸区很难做到的。

扯远了,扯回来。

这种自由自然是有利有弊,港岛地区狭窄,搞制造业加工肯定不占优势,而且人工成本和技术积累优势几乎没有。

农业跟不加不用想了。

唯一的选择就是搞服务业。

金融、贸易、文化产业,基本上就这些。

搞科研?那是在纯开玩笑,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

长此以往,产业空心化就是必然。

大部分人赚不到钱,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

徐老怪拍电影,说到底还是搞大众传媒,对于港岛的这种社会撕裂感触最深。

“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吧。”

徐老怪叹了口气,仍然抱有一丝期望。

“你这次去是不是准备用好莱坞的技术来做这部片子?”

电影才是徐老怪更关心的内容。

“我是有这个想法,要是能把技术引进的话,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国内的后期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蒋博没有隐瞒道。

国内的电影市场,正在快速上升期,只是目前还是以故事片为主,需要用到特效的镜头几乎很少,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电影没有市场。

作为了类型片里的重头戏,重工业电影的票房一般都会更高一些。

原因很简单。

观众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几部电影同时上映,选择去看哪个,哪个票房就高。

而能够决定选择的要素里,观影体验绝对是核心因素之一。

有些电影,在电影院看,跟回家在电脑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比如剧情片,爱情片,青春片,都市片,甚至古装片。

而有些电影,就是需要在电影院,看大屏才有更好的观影效果。

比如,重工业的科幻片,还有一些咱们的特色,动作片功夫片。

“好莱坞那边,几大特效公司恐怕没那么容易放开技术限制。”

徐老怪做电影后期,也没少跟外面的公司打交道。

干这行的人很多,除了港岛本地的特效公司,还有小日子和棒子那边也有不少。

其中小日子的技术相对更好一些。

不过比起漂亮国,或者说北美那边的话,基本上不是一个等级。

技术先进肯定要搞限制。

“先谈谈看,看看多花点钱,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行的话可以考虑稍微落后一些的技术设备引进,搞回国内之后,一边学一边研究。”

蒋博也没有跟好莱坞打交道的经历,具体能谈成什么样,还得后期再看。

不过有一点,蒋博很清楚,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花到位了,许多事情还是挺好办的。

国内的产业只是落后,又不是什么都没有从零开始,起步应该不至于太艰难。

“这个办法好!”

徐老怪一拍大腿兴奋道。

“你不说我都忘了,国内在这方面确实很擅长,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之后先进行国产替代,然后再寻求突破。”

“对,就是这个思路。”

蒋博笑着点点头,早就有了成熟的思路。

不仅如此,他还有更大的计划在后面。

其实好莱坞的特效公司,华人特效人才有很多,稍微留意下好莱坞特效电影的片尾字幕,特效公司那一栏下面,中国人的名字非常多。

例如 San Zhang,Si Lee等等,一看就是中国人名字。

形成这种现象原因不是偶然。

就特效而言,大致包含两个部分,软件和硬件。

软件,就是一些 CGI技术、Massive程序等,基本上个都是一些程序员的活。

硬件方面,主要是模型拍摄,以及拍摄设备和拍摄场地的研发设计,这一部分工作,基本上都是工程师的活。

简单来说,就是理工科密集型产业。

要是能把这些人,挖来那么一小撮核心,在国内重新组建团队,应该能把这个技术发展的进程,更加缩短一些。

“我建议你在港岛注册公司运作,那边限制更小一些,港岛那边的事情,我可以帮你安排。”

徐老怪主动邀请道。

肯定是出于公心,他说的没错,港岛那边的贸易限制小很多。

但也不耽误,他有那么一点点私心。

港岛电影的没落,是每个港岛电影人心头上的一根刺。

赚不到钱,新人就不愿意入行。

演员和幕后人员都已经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尤其零八年还出了那么个事,脸都全丢光了。

要是他能说服蒋博,把特效公司以及电影后期制作基地放在港岛的话,对港岛电影产业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

凭借特效这个产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