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初步接触(1 / 2)

“演员呢,你准备怎么安排?”李雪追问道。

“选角的事情,也已经交给郑导去办了,他行业内人头熟悉,再说本子也是他来导,选的角色应该会比较贴切。”

说句实话,蒋博对于演员经纪业务,确实不太上心,毕竟真的挣不到什么大钱。

除非能做成寡头,做成垄断行业,不然的话,议价权很低的。

对应剧组的各项职能,聚变传媒内部,正在完善架构体系,蒋博更加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内容。

就这么说吧,在蒋博的眼里,顶尖的摄影师,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以及操作流程培养出来的。

电影电视剧的摄影师,跟拍照片搞摄影的艺术家不一样,这是个行活。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影视剧的摄影师,干的好的那批,有点类似民航客机的机长。

专业技术要求很高,但是可以通过训练,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驾驶辅助技术,来实现同样或者更好的效果。

摄影艺术家更加类似于战斗机飞行员,经常跟极限值打交道,玩的就是個刺激和心跳加速。

所有先进的技术,以及创作理念,都能够很快被学习,被借鉴,就看你愿不愿意主动想办法,主动去学。

演员这个行当,不能说是无门槛吧,只能说是门槛特别低,比较吃天赋。

简单点说,就是得长得好看。

科技发达之后,得能调整的好看。

电影演员的要求高一些,尤其大导演的女主角,基本上得要求不能是动过的。

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放大几百倍,痕迹太明显了。

正好跟医生当初做手术的时候,用到的放大设备,原理上差不多,属于现场还原了。

蒋博是导演,搞投资,对艺人经纪不上心,但是李雪不行。

她是专门干这个的。

公司其他的业务,她也不熟悉,也就对制片业务的实操,刚开始有点接触。

其他的根本插不上手。

所以,艺人经纪这块,她已经下定决心,必须得把握住。

“选角的事情,公司最好还是参与一下,演员只有那么两三个,不足以支撑起公司的业务发展,与其白白的便宜外人,不如咱们自己捧人。”

蒋博有点为难:“我你太有时间关注这些。”

不是推辞,是真没时间。

国内的艺人经纪,跟国外的专业分工不太一样,属于保姆式的。

也就意味着,什么都要管。

除了事业上的助理,艺人心情不好了,经纪人都得管。

所以,荣欣达那么多艺人,才会叫李晓婉“婉娘”。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晚娘,也不是钟丽醍演的那个晚娘。

“没关系,我来吧,正好曾佳也可以帮上忙。”

“那行吧……”

蒋博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本来就无所谓,做不做都行,既然李雪想干的话,那就干就是了。

不过蒋博停顿了一下,还是说道:“雪姐,其实你可以多花点精力,放在给公司找导演还有编剧这件事情上。

咱们每年能有多少营收,主要还是能拍出来多少片子,导演和编剧,都是瓶颈。”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并不缺少编剧和导演,缺的是能够做出来优秀作品的编剧和导演。

一年上映的国产片子,少则一两百部,多则三百多部,能用的档期,基本上全都塞满了。

但是票房的上限就那么高。

大部分的片子,都是院线一日游,排片瞬间就没了。

李雪也听进去了:“放心吧,我都在着手推进。”

……

李雪刚走,余骁就找上门了。

手里还拎着行李箱,风尘仆仆的,看样子是刚出差回来。

蒋博先给泡了杯茶:“你这是从哪儿回来?”

余骁接过茶杯:“谢谢蒋董,我刚从鹏城飞回来。”

“你去大江了?”

“是的,不过蒋董,你是怎么怎么知道他们的,他们办公的地方,几乎就是个民房,我都找半天。”

蒋博是真没想到,大江还有这么窘迫的时期。

在他的记忆里,那是一家顶尖的科技企业,连公司大厦都是自家建的。

不够好在理由也好找。

“网上看到的,别看他们现在规模不大,但是技术路线,在无人机狂热爱好者的眼里,影响力可是很大。”

余骁也很赞同:“确实,他们公司的人我见了,目前虽然一直在卖组件,卖飞控,但是一直没停下来做整机和系统,是个思路清晰的。”

说着还从公文包拿了一些文件出来。

都是他这次过去见面的工作成果。

蒋博接过来简单翻了一下,基本上以产品资料介绍为主,目前已经有个产品能干什么,还有哪些新产品新功能,已经具备了,但是还没有生产出来。

以及接下来的一些产品和功能规划。

可以说是很详细了。

也就是余骁不太懂电影拍摄的专业要求,索性一股脑把能带来的资料,全都带回来了。

等用的时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