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点映(1 / 2)

电影发行的核心,其实就是搞宣传。

院线为什么要提高你的拍片比例,归根到底,还得是这部片子能挣钱,能让影院挣钱,或者让影院经理挣钱。

两头总得落一头。

本质上来说,就是吸引更多的观众买票进电影院。

所以绯闻什么的,才会满天飞。

性和暴力,是吸引眼球的不二法宝,搞宣传,肯定不能选暴力,那玩意儿都不合法!

剩下的选项,就只有性。

额……,也不合法。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搞点桃色新闻什么的明星八卦,大家喜闻乐见,人民群众也爱看。

有人炒 cp,有人喜欢嗑 cp,你看这不就对上了吗!

宣传这方面,光线还是很擅长,毕竟本来就是电视台出身,自家公司旗下,也做了不少的电视节目。

搞电影宣发,只是个副业,算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驴得水》要上映了,光线那边还挺重视,王常田看了片子之后,非要拉着于东,搞个媒体点映场。

于东一听,是個好事,也就答应了。

只是两人一合计,不能放过蒋博,所有工作都做好之后,才通知讲他,要搞点映,让他正装出席。

就很突然……

说是可以现场接受采访,顺便答一答记者问,介绍一下影片的内涵,以及拍摄当中的趣事。

而且,光线还准备,给蒋博来个综艺访谈。

光线手底下不缺这一类的节目,主持人也不少。

05年的时候,光线跟安徽卫视做了一档全国范围内的主持人征选节目,叫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

没错,就是那个猫人,做内衣的。

现在好像,已经沦为卖品牌的空壳公司了,跟南极人北极绒差不多。

你会发现,有一些品牌,在线上线下,几乎什么品类的产品都做,从袜子内衣,到小电器,全都有。

基本上这类品牌,几乎都不自己生产,每年的主要业务收入,就是搞品牌授权。

雅鹿,俞兆林,飞利浦,也在拓展这方面的业务。

几乎没什么成本,只需要有几个业务员,谈品牌授权就行了。

出了问题,找商家去,跟品牌方没什么关系。

说多了……

当时光线就选了三位主持人,两女一男,被称为光线三宝。

说是全国范围内选的,实际上就是三个安徽人。

谢南和大左不用说了,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柳言也是祖籍安徽,在湖南衡阳出生长大。

王常田对于活动很重视,把柳言和谢楠都带来了,不得不说,长头发的谢南,确实挺好看,柳言当然不用多说,就很大……

看完电影,就是局,得把的记者影评人什么的,吃好喝好招待好。

还指望着,这些人,能给说两句好话。

宣传嘛~

就是花钱了,想听人说两句好话,并且把好话拿过来,说给其他人听听。

有局就有酒,老王带着两位光线的花旦,来跟蒋博打招呼:“蒋导,今天的点映,搞得怎么样,还满不满意,后面要是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尽管提,咱们都还能改进。”

王常田的姿态很低,完全不像是一方大佬。

不过这也基本符合业内的常态,严格意义上来说,蒋博应该是甲方。

怎么区分出来的?

发行公司要从制片方的票房里拿钱,出钱的是甲方,没毛病吧?

所以乙方对甲方客气点,也是理所应当。

当然你得能确定,让人家能赚到钱,不然的话,花了千把两千万的宣传费用出去了,连回本都做不到,还客气个屁!

不特么的破口大骂就不错了。

“挺好挺好。”蒋博确实觉得挺好,以前就没见过搞发行的宣传活动,今天这阵仗,还是头一回。

倒是见过老爹搞私募的时候,他们那些人,几千万上亿的生意都是怎么谈的,不是特么的在按摩,就是在钓鱼。

有时候甚至是大清早,找个街边的老早点铺子,喝粥吃包子,就把事情定了。

真是喝粥,连胡辣汤都不要,油条更不吃。

不过也可以理解,都是一代创业,洗脚上岸,刚富起来。

钱是有了,但是怎么花,还没有学会。

就算是开五星级酒店,到了也不过就是个睡觉的地方。

半夜醉醺醺回来,大清早又起来了。

高昂价格里,包含的其他服务和设施,全都用不上。

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通俗点说,住五星酒店,跟住旁边的小旅馆,其实差不多。

说白了,就是为了装逼。

跟江浙还有闽粤地区的小老板,买车必须得保时捷,劳斯莱斯一样,都是为了撑场子。

买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拿去抵押。

让现金流活动起来。

于东端着手中的香槟,跟蒋博还碰了一下,就还挺本土化……

喝香槟,一般都不碰杯……

外国人讲 cheers,大多只是示意一下,高脚杯那玩意儿,实在是有点太脆。

碰一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