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 / 2)

在北宋当陪房 金鹅 1640 字 3个月前

纪只晓得这些,其余的便不知晓了。

“二姐儿,打听这些劳什子作甚?

还白与了人家两个香鸡子。”

桂姐儿不解。

梁堇也没和她解释,继续往牙行走。

穿过曲折的大街,途径薛家熟羊肉铺,又穿过甜水巷子,才到了牙行。

牙行外面挂着一张旗子,上面写着张家牙行,进出的有穿绸子的,有穿麻布的。

梁堇让桂姐儿在牙行外等她,她挎着一篮子鸡子走了进去。

只见里面有赁女使的,有卖妾的,还有想做散工的,还有来这找灶房娘子的。

平时,那些卖果子,糕儿等小食的丫头婆子经常挎着篮子来里面叫卖。

牙行的人都习以为常了,也不驱赶。

梁堇进来,都以为她是来卖小食的。

“张牙人,好歹饶我几个子,上次在你这赁的婆子把我家的好衣裳都给偷了去……”

张娘子想赁个洗衣衫儿的婆子,可只想给三十文。

在这磨了张牙人有一会儿了,见张牙人不吐口,就编瞎话来说。

“大娘子,三十文就三十文罢。”

张牙人收了钱,给张娘子荐了一个手脚麻利的婆子。

梁堇在一旁看了有一会儿,见这个张牙人得闲,就连忙凑了过去。

“大伯好。”

牙人不老,只是喊大伯,是这行里的话。

梁堇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拿了两个香鸡子给他。

张牙人不接,听到卖鸡子的小娘子说是白与他吃的,找他打听点事,这才接过。

“……我那南方的姨母一家,也不晓得如何了,我娘说托人给她捎过去两吊子银钱,也不知能不能买一石米。”

牙行的人四处奔走,南方遭了灾,他们没少过去,对那边的灾情也最为了解。

“一石?两吊钱在那边如今连三斗米都买不来。

与其让人给你亲戚捎钱,回去不如告诉你娘,捎过去点粮食才是正经……”

接着,张牙人又与梁堇说了那边的事,许多人家,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有的人家宁愿不要银钱,都求他们把人给带走。

梁堇听得心惊胆战的。

出了牙行,梁堇的后背都起了汗。

南方遭灾如此严重,青州离南方近……若是影响到这儿来。

到时候,不仅米价上涨,就连平日吃的豆腐,萝卜什么的都要涨。

“二姐儿,快来吃梅子干,我拿鸡子和人家换的。”

捧着梅子干的桂姐儿见梁堇出来了,急忙凑了过去。

梁堇尝了一颗,酸的脸儿都拧巴在一块了,剩下的都进了桂姐儿的肚子。

卖完鸡子归家的时候,桂姐儿想买几个肉饼来吃,被梁堇给劝住了。

那肉饼虽然味儿好,可一文钱一个,不经济划算。

若是平时她想吃,就让她买了,可刚知晓了南方灾情的事后,梁堇比以前算计的更甚。

在厨房吃完饭的刁妈妈怀里鼓囊囊的,等到了家,才把怀里的东西拿出来。

她在厨房没瞅见闺女,在胡娘子那得知她告了假,这才偷摸的夹了三个饼子回来。

“二姐儿,桂姐儿,快,饼子还热乎着那,我给你们夹了两块肥肉片子,今晚儿灶上伙食好。”

刁妈妈贼兮兮的,她把饼子拿回来,一直在炉子上烤着,等俩人回来吃。

没吃上肉饼的桂姐儿刚到家就见有饼子夹肉吃,顿时连手都没洗,就去拿着吃。

梁堇没心思吃,她这阵卖香鸡子赚的有三百八十四文钱,这点子钱,还买不了两斗子米。

她把南方遭了灾的事和她娘讲了一遍,

“娘,听牙行里的牙人说,在那边,一斗米就能把乡下的一个丫头给买去。”

怪不得今个早上,那牙婆主动登门来卖丫头,价儿还那样低,原来是南方那边遭了灾。

刁妈妈这才知晓里面的缘故。

平日里也没听说南边遭灾了,要不是二姐儿说,谁能晓得啊。

不过,南边遭灾和她们又没啥关系。

“天可怜见的,幸好吴相公没去南边任职,要是都去了南边,咱这一家子那日子可就难过了。”

刁妈妈唏嘘的不行。

“青州离遭灾的地方不远,那边又这么严重……”

梁堇提醒她娘刁妈妈。

“二姐儿,你又不是当官的相公。

南边遭灾咋了,咱家穷的叮当响,你不会还可怜那些子人,想买米给她们吃吧?”

桂姐儿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梁堇,就仿佛在看一个傻子。

梁堇:……

梁堇不知道桂姐儿是怎么听的,她听不懂还非要坐在她和刁妈妈之间瞎掺和。

更过分的是,她还把她自个那像冰块一般的脚插在她的被窝里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