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东汉末年 考试!考试!(2 / 2)

绝:“此法甚妙!”

想当年,秦朝只有军功爵制,士人想要了进入仕途,只能向高官显贵自荐,再通过他们推荐给皇帝。此法是春秋战国养士之风的延续,公卿士族门客成百上千,朝中官吏不是皇帝的亲信,而是公卿的拥趸。

到了西汉初年并没有设置官吏选拔之制,所有官吏都被功臣勋贵的子侄包揽。

到了武帝时期,他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贫民百姓即便再有才华也没有上升的渠道。

武帝看到了其中的弊病,感受到了以丞相为首的利益集团对皇帝的辖制。于是他绕开丞相与三公,开创了中外朝制度,用自己的亲信幕僚组建中朝,此后中朝负责决策,丞相只有执行权。

为了绕开已经固化的利益集团,他又开创了察举制,以地方举荐的形式,给了普通人一个进身之道。

但,武帝骄傲的想,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朕一样能够明察秋毫,辨别是非。

后世的皇帝们被官吏蒙蔽,地方豪强互相举荐,地主家的傻儿子都能当官,贫民家的孩子即便再有才华也没有出仕的机会。

汉顺帝刘保打上的这个补丁,正好完善了这个制度。

就连秦始皇都眼前一亮,“李斯,上次的考核制度要长久的执行下去。”

李斯:“遵命!”

他仅剩不多的良心为那些不愿参加考核,想要另辟蹊径的士人默哀一秒钟……

【总体来说,仅看执政能力刘保在东汉的皇帝中能排中上,他幼冲继位就能掌握大权,乾纲独断,树立自己的威望,这是很难得的。他有做皇帝的智慧与谋略,也有驾驭群臣的手段与心性,但他宠幸皇后与梁氏外戚,为大汉的覆灭挖下了一个大坑,这也是他不能回避的错误。】

评论区

“梁皇后的父亲梁商还是很不错的,知道自己因为外戚才当上大将军,十分谦虚谨慎,低调行事。他致力于为朝廷举荐各种人才,尽心尽责,在朝野内外名声很好。”

“每当遇到灾荒年景,梁商就将自家的稻谷送到城外接济灾民,而且还不表功,只说是朝廷的接济。他还严格约束自家人,不能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梁商重病濒死的时候,吩咐家人死后薄葬,不要浪费朝廷的银钱,也不要大肆祭拜,怎么节俭怎么来。”

刘彻:“这人看着就不错,有点仲卿的处事风范。”

刘秀:“难道又是一个邓家。”

刘庄:“若是邓家天幕便不会说外戚的隐患了。”

刘保:朕重用梁商是因为他真的很贤明,不揽权,不结党,一心为公。所以,到底是什么事拉低了朕的评分!

……

“但梁皇后的哥哥梁冀简直是大汉最坏的外戚。”

“或许也能竞争一下有史以来最坏的权臣……”

刘保心里咯噔了一下……

始皇不屑的想,还能比得过赵高!

刘彻则在想,比之王莽如何?

只能说秦皇汉武还没有见识到人类的物种多样性,想象力太匮乏了……

【梁商死后,刘保改立其子梁冀为大将军,这个大将军却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同。】

【史书记载梁冀为人“鸢肩豺目”,他喜欢直勾勾地看人,目光毫无神采,说话也含糊不清。他出身高门显贵,妹妹又是当朝皇后,人生直接到达了顶点,自小便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只会简单地抄抄写写。他好酒贪杯,喜欢射箭、六博、鞠球等玩乐之物,擅长打猎斗鸡。】

刘邦嗤笑道:“嚯,同道中人啊!”

刘邦能这样说,其他人可不敢,刘邦虽然喜欢这些玩乐之物,但也并不耽误他少年时行侠仗义,青年时投奔名士,中年结交豪杰,到了秦末,凭借风雨直上青云!

【梁冀虽然玩物丧志,无才无德,但因为家室显赫,他历任侍郎、侍中、中郎将、执金吾等职。】

刘彻哼道:“这时候怎么不说考个试了!”

武帝大概已经忘记了,他当年也因为宠爱卫子夫而大肆封赏其家人,卫青最初担任郎官的时候可没有任何功勋。

当然,将梁冀与卫青对比,这是在登月碰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