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西汉衰亡1 王莽(2 / 3)

破这份桎梏,将最高的权柄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都隐居期间门,王莽的儿子杀了一个家奴,王莽便责令儿子自杀谢罪。世人都认为他大公无私,秉公执法。他人在乡野,名声却越来越大,朝臣百姓都在为他鸣不平,希望王莽能够复出,汉哀帝只能将其召回京城。】

评论区

“虎毒不食子,逼自己儿子自杀是一种什么养的心态。即便他真的犯了罪,也应该交给律法惩治,而不是王莽自行责罚。”

“他将自己的人设打造的太完美了,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所以当时的儒家子弟才会将他当成圣人。”

始皇不理解,但他大为震撼,“原来这就是儒家的圣人!”

胡亥做了那么多错事,他都没有杀了胡亥,而是将其贬为庶民,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份“仁慈”才与儒家格格不入。

淳于越忙解释道,“陛下,儒家讲究“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但这个王莽言过饰非,乃是在诓骗天下人,不是真的君子。”

卫青惊叹:“他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汉律》,主家杀奴仆有罪,但罪不至死,为求名声,王莽真是豁得出去。

武帝哼了一声:“《礼记》有言:子,庶民也。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王莽若是将天下百姓都当成自己儿子,岂不是任其为所欲为,将国法置若罔闻。”

王莽后悔吗,当然不会,用儿子的一条命换来的是他重新进入京城,再次接近权力中枢,反正他有好几个儿子,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公元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亡,太后王政君第一时间门赶到未央宫,将传国玉玺抓在自己手里。王政君废董贤,立王莽为大司马、录尚书事,监管军令与禁军,实际上掌握了中央权利。】

【王莽立九岁的刘箕子为帝,他总摄朝政,自此,王莽不再小心掩藏自己的野心,他大肆排除异己,培植党羽,结党营私。王莽想做的事由他的党羽上奏,而他自己则伏地痛哭、坚决推辞,向上迷惑太后,向下糊弄百姓,保持其高洁的品行。】

【公元1年,群臣上奏,王莽“定策安宗庙”,功劳与霍光一般,应受到更多封赏,王莽坚决推辞,最后“只接受”了“安汉公”的名号,与辅政大臣之位。】

评论区

“他本来想要的就是这些吧,让党羽提出一个离谱的封赏,他再推辞,名声有了,实际的好处也没少。”

“王政君虽然历事数朝,但她并没有多少政治素养,小皇帝才九岁,谁能拆穿王莽的小心思。”

霍光皱眉,面色不渝,宣帝很理解他,任谁被一个篡权之人碰瓷都不会高兴。

于是宣帝决定跟大司马站在同一阵线上,鄙视王莽:“呵!安汉公!大汉没有你才能安宁。”

【王莽用朝廷的钱财封赏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封赏官吏,接济鳏寡孤独贫苦百姓,收获朝野一片称赞。】

【王莽建议太后带头俭朴节约,他自己也献出了数百万钱和三十顷田地接济百姓,白鹳群起效仿。遇到天灾人祸,王莽便戒酒肉,只吃素食。】

【公元2年,旱灾蝗灾一起爆发,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无数,王莽带头捐献土地住宅安置灾民,大司徒陈崇赞颂王莽的功德,将其与圣人比肩!】

刘恒长叹一声:这样的人难怪能获得天下人拥护,自己这个君王为百姓做的事还不如王莽。

刘彻抿紧嘴唇,他不得不承认,王莽虽有野心,但他与古往今来所有权臣都不一样。

他是真的在为天下人做事!

天幕下受到触动最大的就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曾幻想过有人救自己脱离苦难,却从未见过光明。如今,他们在心中高呼“安汉公”的名号,希望自己的时空也能有一个王莽……

评论区

“这……”

“虽然有邀名之嫌,但其所作所为确实是在为百姓做实事,为王莽点个赞!”

“问迹不问心,问心无圣人,不要看他心里想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如果没有披上野心的外衣,王莽一定会成为一个贤臣能臣!”

“就像曹操,若是在明君治下,他一定会成为大汉的征西将军!”

曹操:居然将孤与王莽相提并论,孤承受的骂名已经够多了,真的不需要再加了!

“可惜,那时候大汉已经积重难返了,王莽再多的努力也只能延缓这个王朝的衰亡……”

刘邦瞪大眼睛:“乃公看到了什么?他们居然说王莽是在延续大汉!”

王莽看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终于露出了一些微笑。

他当年确实看到了大汉的积弊,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国家。直到后来,他发现,经历了两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经耗尽了它的活力,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朽木,他的动作?大一些,这个王朝就会分崩离析!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重危机,他才要登上皇位,亲手打造一个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公元6年,汉平帝去世,他去世时年仅十四岁,没有继承人。王莽意识到篡位自立的时机还没有到来,便立了一个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