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 走投无路(1 / 2)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1463 字 2023-02-20

年夜饭喝到午夜零时,电视里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响起《难忘今宵》。 表示上半夜的节日宴也该结束了。 在午夜零点的时候,村里的鞭炮声达到一个最高潮。 虽然整整一夜都会有持续不断的鞭炮声,但是就是这个点儿相当集中。 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再次放一挂鞭炮,辞旧迎新。 五更分二年,新年的一年已经迎接到了。t 大家草草收拾一下,大多就是和衣而卧,小睡一会儿养养精神。 到下半夜三四点、或者四五点钟,就要起来祭拜天地,准备下半夜的年夜饭了。 女人们却是钻进暖和和的被窝,享受她们一年来唯一的家务豁免时光。 到下半夜,男人们起来,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桌子上是祭拜天地的鸡、鱼和豆腐。 燃上香,斟满酒,老歪开始点上纸钱。 大仓他们兄弟几个就放鞭炮。 祭拜好了天地,男人们就开始下厨,炒菜。 千百年来最传统的年夜饭来到了。 而节日的气氛,也基本上在此时达到高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到了儿孙们给爷爷奶奶拜年的时候了。 先是儿子和儿媳给父母、公婆拜年。 接下来就轮到孙子、孙女和孙媳妇们了。 孙凤珍还抱着老英雄的重孙子。 每到这种时候,就是老夫妻乐得合不拢嘴的时候。 人活一世,风霜雨雪的真的是很不容易。 逢年过节,能够阖家团圆,能够熬得子孙满堂,老夫妻这一辈子就值了。 所谓“熬”得子孙满堂,一个“熬”字,代表了人一辈子多少的坎坷不易。 孙子孙女、孙媳妇们按照大小顺序,齐刷刷在地上跪下,给爷爷奶奶拜年。 今年老英雄又添了一个孙媳妇,那是格外地高兴啊。 孙辈们一个个说完吉祥话,接下来就是爷爷奶奶分压岁钱的时候。 老夫妻这时候也算是松一口气。 好容易盼到这个时刻了,可以把身上好多的红包往外分一分,总算是给自己身上减负了。 第一个接红包的,当然是嫡长孙大仓了。 别管他多大,只要还没结婚,就算还没长大成人。 爷爷奶奶还是拿他当孩子。 但是二仓和建东就没有份儿了。 你俩有老婆了,已经成家立业,以后得反过来孝敬爷爷奶奶,不再需要爷爷奶奶给你们压岁包了。 不过俩孙媳妇,还是每人获得了一个红包。 按理说她俩也已经成家,不算孩子了,跟建东和二仓应该是同等的待遇。 但是家里的事儿,没道理好讲,孙媳妇必须有份。 尤其是重孙子,获得了两个大大的红包。 一看红包鼓鼓的,就知道里面钱很多。 额,那位艳云姑娘,也获得了一个红包。 既然到咱家来过年,那就一视同仁。 可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在于红包的问题,而是感觉怎么有点别扭呢? 给爷爷奶奶拜了年,院门就可以敞开了。 孙子孙女们分成两拨,开始出去挨家挨户拜年。 自己家也开始有拜年的上门。 盼了一年的过年,在拜年的时候达到了最高潮。 虽然村里现在还没有路灯,但是很多人家已经建了砖瓦房,都是玻璃窗。 而且大多数的人家,院子里的电灯也全部打开。 光亮散射出来,让街上不再是从前那样的黢黑一片。 虽然现在的小孩子对糖块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但是拜年的时候每人都能收获口袋里满满的糖块,孩子们已经很兴奋。 很有成就感。 本小&说首发为:小说APP 不过他们的兴奋也基本上就在于成就感了,对作为甜食的糖块本身真的不感兴趣。 首先是现在老农民生活富足,物资不再匮乏,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 最关键的是,社会越发展,很多食品却是不好吃了。 就拿现在的糖块来说吧,基本上就是小作坊的土造子。 沾牙,嚼一嚼还满嘴渣子,味道也很差。 像从前那种入口即化,味道清新的糖块,在农村基本上买不到。 即使小卖部进那种好糖,因为价格偏高,卖不动。 三仓虽然情绪相当抵触,但这是过年,他不敢造次,只好灰溜溜跟在队伍的最后边。 其实就是滥竽充数,不管到了谁家,大家都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他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最完蛋的是有个老奶奶还哪壶不开提哪壶,越过大仓他们兄弟看向三仓:“三仓怎么不靠前?过来吃瓜子,听说你带媳妇回来过年了,怎么没领过来我看看?” 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三仓极想原地消失。 同时心疼那位在家的女朋友。 英子她们要出去拜年,也曾邀约艳云一起去,但是艳云姑娘拒绝了,说她肚子疼。 三仓知道,她哪是肚子疼,是心里难受吧! 后辈们结束拜年回家,也已经天光大亮了。 这回就轮到二叔三叔以及老歪,大仓娘和二婶三婶她们,这些长辈去给更长辈的拜年了。 老英雄到了这个年龄,那是永远地老虎蹲山头。 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面前守着桌子上满满的酒菜,还有瓜子花生糖块和茶水。 谁来了都要招呼人家上炕,跟他喝两盅。 而三仓完成拜年任务之后,鬼鬼祟祟往姐姐的房间里窥探。 大白天的肯定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是想去安慰安慰对象。 这次带她回来过年,没想到让她受到如此冷落,太委屈她了。 可是看到姐姐妹妹们欢声笑语地出出进进,川流不息,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想回自己的那边的炕上时,正好碰上狗咬和山鱼,带着全家人来拜年了。 这俩老光棍早就成家立业。 山鱼娶的寡妇带着孩子,然后俩人又合力生了一个。 狗咬对寡妇过敏,娶了